腦震盪、創傷性腦損傷(TBI)、 腦部受傷
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日趨現代化,都市人遇上交通意外或運動創傷並不罕見,當中涉及腦震盪、創傷性腦損傷(TBI)及腦部受傷等,確實令人感到必須關注!
為讓大眾對腦部受損問題有進一步了解,我們闡述有關出現的徵狀、長遠風險,以冀能加以重視,早日決定並接受診斷及問展治療!

輕度腦創傷患者定義是包括腦震盪、運動時撞擊或摔倒時導致頭部受傷、或是由於車禍而造成頸部過度屈伸損傷,而患者及其家人一般是意識不到腦神經內傷的嚴重性和長期的影響,亦會大大增加他們日後患上老人癡呆症的風險。不少人在於受傷後首數周、數月、甚至數年後都會出現腦創傷後的徵狀,因而感到痛苦及困擾!
患者症狀
根據一些腦震盪的研究結果顯示,全球約百分之十五的腦震盪後綜合症(PCS)的患者仍持續有以下的症狀。
他們可能出現頭暈、眼花、頭痛、眼痛和頸部僵硬等身體不適的症狀。另一方面,更令人擔憂是會出現對空間意識迷糊(對自己身體的位置或物件位置,失去判斷力)、記憶力衰退、或處理信息的反應比以往變得緩慢(轉數變慢)等問題。
患者於腦震盪創傷後可能會出現頭痛的現象,包括頭骨、頸部、眼睛後兩邊、整個額頭或近太陽穴等位置感到不適及疼痛。創傷性腦損傷(TBI)會導致後枕骨(顱骨與脊柱相連的區域)的軸向擠壓,由於內部出現炎症反應和擠壓的壓力,這可能造成腦神經受壓或血液流動不正常的變化而導致頭痛。
長期風險
於2012年,羅切斯特大學轉化神經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一項研究結果,這項研究基本改變了科學家了解神經系統疾病的方式。據研究指出若腦部在早期曾受創傷,是其中一個危險因素,造成隨後幾十年,發展成早期老人癡呆症!
功能腦神經學對患者的效用
最後,當大家認識腦部受損的徵狀及風險後,更想了解當中的治療方向?
最初受傷的嚴重程度,並非一定能確定後震盪綜合症的嚴重性。功能腦神經學目的在恢復可以塑造的大腦神經,對減少大腦受損後的症狀、眩暈和相關的頭部和頸部痛症等,具有顯著的果效!如果您曾經受傷或是創傷性腦損傷(TBI)的患者,正忍受著這個傷病帶來的痛苦及折磨,甚或關心身邊至親的健康,或長期性潛在的風險問題。
本中心設置多種先進的醫療儀器,視頻眼震電圖 Videonystagmography (VNG) 為創傷性腦損傷(TBI)及內耳出現問題的患者進行檢測。透過VNG的簡單檢測過程,可看到的眼球和瞳孔的輕微震動,它是一種無痛、無創傷及準確度高的儀器。在進行檢測前,患者只需要戴上一副儀器專用的紅外線眼鏡,然後檢測數據將透過紅外線眼鏡直接傳進電腦,這些數據會顯示出患者眼球移動的節奏和頻率,從而分析到患者腦部那一個區域受到影響。我們透過所得出的數據分析,並制定對患者適當而有效的診斷方案,提升腦功能,從而恢復可塑造的神經以及令腦功能回復正常運作。我們將為不同的患者提供以下治療:
- 整脊手力治療法: 用以緩解頭痛、頸部疼痛和僵硬症復康治療: 舒緩炎症、促進傷口癒合、恢復肌肉能力和對稱性
- 神經復康治療法: 緩解眩暈、頭暈及與TBI相關的空間意識問題
- 各具體的治療方案,為不同患者的病情及其嚴重程度而量身定制,目的是讓患者能盡快踏上康復之路,再次回到最佳的健康狀態。